top of page
![cires logo_工作區域 1.png](https://static.wixstatic.com/media/8a52a1_73293d79582d429aa580ad4ce4390a2c~mv2.png/v1/fill/w_101,h_101,al_c,q_85,usm_0.66_1.00_0.01,enc_avif,quality_auto/cires%20logo_%E5%B7%A5%E4%BD%9C%E5%8D%80%E5%9F%9F%201.png)
Center for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
on Ecology and Sustainability
CIRES
生態及永續科學
跨領域研究中心
![](https://static.wixstatic.com/media/8a52a1_83145667017b454497ba0c2ae5ac241f~mv2.jpg/v1/crop/x_940,y_599,w_980,h_242,q_80,enc_avif,quality_auto/8a52a1_83145667017b454497ba0c2ae5ac241f~mv2.jpg)
(已完成計畫)大農大富平地造林通量研究樣區
的碳水收支研究
CIRES研究⼈員:張世杰
⼤農⼤富平地森林位於台灣東部花東縱⾕,此區域在近百年來歷經了幾次重要的⼟地利⽤變遷:原為較少⼈為擾動的平地原始森林,於1920年開始了⼤⾯積的⽢蔗種植,這是歷史上的第⼀次⼤規模⼟地利⽤變遷。 ⽢蔗的種植因台灣糖業國際市場競爭⼒的降低,於2000年全⾯停⽌。配合國家平地造林政策,本區域於 2002年進⾏了1500公頃的平地造林。這是第⼆次的⼤規模⼟地利⽤變遷。
我們針對花東縱⾕的各種⼟地利⽤形式,提出了以下兩個科學問題:
-
與碳和⽔相關的⽣態系狀態變數,在不同的⼟地利⽤形式之間如何變化?
-
不同的⼟地利⽤形式分別能提供何種⽣態系服務?⽽在⾯對全球氣候變遷時,不同的⼟地利⽤形式所提供的⽣態系服務,⼜會受到何種程度的影響?
我們嘗試以⽣態系模式來探索上述的問題。針對現階段的平地造林,我們於2017年建造了符合FluxNet標準的通量塔,以渦流相關法(Eddy covariance method)進⾏⼆氧化碳、⽔蒸氣、以及能量通量的⻑期連續監測。此監測數據將⽤於⽣態系模式的驗證⼯作。最近的研究主題包括渦流相關法⾜跡模式的 驗證、平地森林樹冠層特性的空間變異和季節變化研究(以空拍機搭載NDVI相機進⾏)、不同造林樹種蒸散作⽤的⽐較研究(以⾃製樹液流探針系統監測)。
bottom of page